如果《清平乐》出一期“看图认物”,你将考得如何?
《清平乐》以讲述宋仁宗的一生为主线,近期已播放近半,以服化道出色为特点的正午阳光剧组是否能够延续《知否》的热度?
我们在去年年初的两篇推送中已经借《知否》剧组的道具简单介绍了一部分具有典型宋代风格的器物,今天我们将继续用“放大镜”在剧中寻找那些折射宋代美学的点点滴滴,感受这独具魅力的时代风华。
相关阅读:
01
三足樽与三足承盘
剧中男主角宋仁宗赵桢的桌案上摆放着几件近似天青釉色的物件儿,其中一件三足樽和一件三层承盘的道具原型是当仁不让的国宝级文物。
物以稀为贵,传世汝窑不足百件,价值极高,为世所珍。天青釉弦纹三足樽是传世汝窑中的珍品,内外满施天青釉,清淡含蓄,外腹仅凸弦纹为饰,简约典雅。
目前所见传世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仅两件,一件藏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两件器形与纹饰相同,只是后者尺寸较前者的大一些。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现藏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北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汝窑弦纹三足樽风格古雅,器形仿古。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了铜樽这种造型,汉晋时期筒形三足樽特别流行,青铜樽数量最多,也有漆樽、玉樽、陶瓷樽和滑石樽等质地的。隋唐时期这种器形式微,两宋时期这种樽主要见于瓷器。除了汝窑,定窑、南宋官窑也烧造这种形制的三足樽。
北宋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现藏故宫博物院
这种器形在文物定名中出现多种名称:樽(尊)、奁和炉,这三种名称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称其为樽,是因为造型源自战汉时期的樽。经孙机先生考证,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温酒樽”不是热酒的樽,而是盛“温酒”的樽,“温酒”是反复重酿多次的酒。樽是盛酒备饮的容器,比杯、觞较大,宴饮时置于座前,用以斟酌。
而奁应是沿用宋人的命名。樽的名称到宋代已不传,北宋学者吕大临在《考古图》中把庐江李氏所存酒樽定名为“凤奁”其名称流传后世,至今还有沿用。宋人一般把这种筒状三足樽称呼为奁,大维德基金会所藏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名为“奁式炉”也是因此而来。
称其为炉,主要原因是这个器物的功用是香炉。宋人焚香之事大盛,陆游《斋中杂题》:“棐几砚涵鸲鹆眼,古奁香斮鹧鸪斑。”诗中的鹧鸪斑是一种十分名贵的香料。《宣和博古图》中“周四神奁”的阐释“昔丁度以奁为香器”可推断陆游诗中的古奁应是仿古樽式香炉。三足樽敞口、无盖的特点也符合宋人小室熏香的需求。
02
臂 搁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已经陆陆续续介绍了一部分文房用具,这次在宋仁宗的桌案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长条状的拱形器物,就放在镇纸旁边。它长得很像镇纸,又略有不同。
这种文房用具叫“臂搁”,臂搁又称腕枕、臂格、秘搁,是古代中国文人用毛笔书写时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房用具,一般为长条状的拱形,上部弧凸以利于置腕,下部内凹以防压字。
臂搁的出现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书写方式有密切关系。古代文人书写时,悬腕自右向左竖书,稍不留意,手臂或衣袖极易沾到到刚写完的字。如果把臂搁放在臂下,就不会沾字墨,同时防臂上汗水渗到纸上,有时还可当镇纸用。臂搁由此成为古代文人的必备之物。
臂搁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准确的说法。北宋后期诗人谢薖在《次韵郄子中所藏笔几》诗中写道“小琴承臂笔纵横,章草真行随所欲。”这是对臂搁的较早描述。
北宋官窑天青釉臂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世实物中,较早的瓷臂搁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官窑天青釉臂搁,形如半剖的竹段,器底有乾隆四十二年题诗,所谓“瘦金笔法搁臂肘,羲之悬腕或弗取”,可知此器确实是“搁臂肘”用的。
清白玉臂搁,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记载:
臂搁,有以长样古玉为之者,甚多,而雕花紫檀者,亦常有之,近有以玉为臂搁,上碾螭文、卧蚕、梅花等样,长六、七寸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为之者,亦佳。而倭人黑漆臂搁如圭,圆首方下,阔二寸余,肚稍虚起,恐惹字墨,长七寸,上描金泥花样,其质轻如纸,此为臂搁上品。
可见臂搁材质有玉、紫檀、竹、漆等。此外还有以黄杨木、紫砂、象牙、瓷等为制作材质的,具有极强的陈设和玩赏功能。
清康熙墨彩竹节式臂搁,现藏故宫博物院
臂搁的大量制作始于明代,以清代为盛。传世臂搁中,以竹刻臂搁、雕玉臂搁、瓷臂搁最多,尤其是竹刻臂搁。竹臂搁一般用去节的竹筒分劈成三份刻制,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一尺,宽度大约为七八厘米。
臂搁还常被制作成切合文人雅趣的竹节形、书卷形、古琴形等样式,表面有浅雕书画怡情的,有镌凿诗句为座右铭的,有刻饰花草人物、历史故事的,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清晚期竹刻陈洪绶画抚琴图臂搁,现藏故宫博物院
03
镜 架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女子梳妆的情景,镜台或镜奁都是此间常见的道具,这次《清平乐》在曹皇后和苗娘子的妆台上摆放了一件“镜架”,这个道具在古画中常见,在影视作品中倒很少见到。
镜架是一种小型家具,古人用来承托镜子的架子。单独使用的镜架一般很小巧,结构也简单。有一种与交椅相似的镜架很有特点,玲珑精美,为唐代所创,称为“交椅式镜架”。
汉代之前的镜子一般放在镜盒中,魏晋南北朝之后随着高型家具的出现,出现了较高的镜架以适应人们“端正衣冠”的生活需要。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现藏大英博物馆
“镜架”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南宋《云麓漫钞》引李清照《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丁已具。……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
宋代镜架有三足和四足之分。《绣栊晓镜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女子正在对镜沉思,用来承托镜子的镜架为四足镜架,上端有雕饰,下为方框托着镜框,底部有花瓣形小足,造型别致,做工精美,画中情景反映了宋代仕女的安逸生活。
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日本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鹤泽探真王昭君图轴,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我们所熟悉的屏式穿衣镜则出现在清朝中期。广州从外国进口大尺寸镀水银厚玻璃砖,安装在座屏中成为可以照见全身的穿衣镜,是清代的一种新式家具。这在当时是稀罕物,只有宫廷王府才用得起。现存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过道门内的穿衣镜就是为大臣觐见皇帝时整肃仪容之用的。
04
洒金与飞白书
剧中宋仁宗写字时使用的纸笺金光点点,并非简简单单的白纸。这种洒金纸笺代表了一种制纸的装饰工艺,为了使纸面看上去更加绚丽夺目、富有华贵气息而在粉纸上洒上金银粉末。
洒金之前,要在纸面涂上粘合剂,撒上金银粉末后再进行加工砑光(砑光:用卵形光滑石块在纸面上碾磨,使纸面表面光滑并有一定光泽,制纸环节之一)。
这种洒有金粉或银粉的加工纸,有洒金纸、洒银纸或金花纸、银花纸。根据所加金银粉的多少,这种纸可分为三种:纸面上的金粉小片密集如同雨雪,叫作“屑金”;金粉分布纸面,称为“片金”;整个纸面全部涂上金粉,叫作“冷金”。
洒金工艺在漆器上也有应用,历史很早,起源于战国时代,长沙战国楚墓的彩绘漆棺上面就有金银粉描绘的图案。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金粉被大量使用在佛像的装金。
清竹股烫花素面折扇,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绿色描金银粉蜡笺,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洒金漆文具-盒,现藏故宫博物院
而剧中深得宋仁宗偏爱的书法“飞白书”又是什么呢?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
飞白书是汉代书法家蔡邕所创的一种很特别的字体,因笔画中露出白色丝丝,燥润相间,这种善用枯笔的书法被称为“飞白书”。
相传蔡邕看到工匠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刷宫墙,因刷得不均匀,墙上留下了一道黑一道白的印迹。于是受到启发,蔡邕自己用细竹丝做成了扁形竹笔来写字,通过速度的变化,写出了黑白丝条笔画相间的“飞白书”。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中说:“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国画用笔也有“飞白”,其用笔方法是笔中含墨或色较少,而运笔较快,笔画出现丝丝白点,与书法“飞白”原理基本相同。
唐代的几位皇帝比如唐太宗、高宗和武则天都擅写飞白书,1971年出土的初唐《尉迟敬德墓志》志盖就是飞白书写的。宋代皇帝也多喜好飞白书,王士禛《池北偶谈•宋诸帝书》曾说:“宋诸帝多工书,如太宗及仁宗飞白,而高宗其尤著者。今徽宗书,往往从书画题跋见之。”
总体来说,飞白书在汉至唐宋都是一种较为流行的书体。
05
羊 羔 酒
剧中饮酒时多次提及“羊羔酒”,羊羔酒为古代汾州(今天的山西省)出产的一种名酒,又称羊羔儿酒、羊羔美酒。
“色白莹,鱙风味”,《本草纲目》中记有两种制造方法。一种方法是取自于《宣和化成殿真方》:糯米一石,按照平时酿酒一样浸泡蒸熟,肥嫩的羊肉七斤,杏仁一斤,一同煮烂,连同汁液一起与糯米饭拌和,下入一两木香,待温度适宜时下入十四两曲末,像平时酿酒一样进行发酵,十天就可以成熟,酒味极其甘滑。
另一种方法是:取羊肉五斤,蒸烂,放入好酒中浸宿,放人消梨(又名香子梨,为梨子中的一个品种)七个。一同捣烂取出汁液,与米、曲一同发酵制成酒。
羊羔酒在宋代是名贵的酒。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遇仙正店”卖酒,“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吴儆《寄题郑集之醉梦斋》一诗中有云:“但问雪煎茶,何如羊羔酒。”在他看来,冬天的时候来上一杯羊羔酒,要比喝上一壶雪水煮的茶更让人觉得舒服。
崔敦礼的《苦寒赋》说:“我乃张重幄,处温室,衣狐裘,坐熊席,盛兽炭之春红,酌羔羊之琼液。”
周必大《春日饮羊羔酒》诗云:“浅斟想对销金帐,生意重寻白玉盘。蚁泛似缘羶足慕,海凝如得毳逃寒。”
除了出色的口感,羊羔酒还有药用功效。它具有补体虚、祛寒冷、益肾气等作用,大补元气,特别适合抵御严寒。
唐代羊羔酒进入宫廷,到宋代风靡一时,直到清代依然在酒品中占据一席之地。《红楼梦》中提到“明早安排一付羊酒”,《金瓶梅》也有“堂中画烛高烧,壶内羊羔满泛”的句子,《镜花缘》记载羊羔酒被列为当时五十五种名酒之最。
除了上述几种文物 “信息点”,剧中还别具匠心地“安插”了一些具有宋代风格的文物道具,博学的你是否具有这样的火眼金睛将他们一一认出呢?
宋定窑白釉盖缸,现藏故宫博物院
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人物纹柄镜,现藏故宫博物院
下面有一个小测试,请问聪明的读者们能够准确说出下面三张图中的器物名称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参考文献:
陈锐:《论汝窑弦纹三足樽》
康小兵主编:《文房雅器》
张加勉编著:《国粹经典 家具》
朱仁星:《镜台与镜架》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孙机:《镜台》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